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

三國殺

用腦過多,玩三國殺玩到頭痛......一痛就痛左幾日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Sad isnt it?

Sad, but it's true, unfortunately.



Pull yourself together, my love.

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My Dear~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因為記性太好,記住了那些不該記住的東西,所以,記住快樂的事,忘記令你悲傷的事。

如果不能忘記,就要嘗試去接受,接受你不能改變的事情,慢慢地,你會發現有一種免疫抗體在你的心內發展,幫助你對抗外來的不愉快事情。

然而,最後還得要靠自己走出圈圈。 如果要帶著悲傷遺憾在圈圈內哭哭啼啼過一輩子,倒不如走出圈圈外,快快樂樂瘋狂地活上幾十年,讓自己無悔無恨。

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ABC

記得以前學的是 A for Apple, B for Boy, C for Cat......


現在竟然是 A for Aeroplane, B for Butterfly, C for Chocolate......

不要小看幼兒班的 volcabury, 再加埋 R for Refrigerator, V for Vegetable, X for Xylophoneist...... 新生代的 BB 有他們串爆的理由。

2012年7月11日星期三

Domohorn Wrinkle

早前朋友推介 Domohorn Wrinkle 這個日本品牌,說其功效非常不錯,試用後第二天就已經感覺到皮膚像煥然一新一樣,聽她吹噓一輪後,便在網上訂購 free sample. 三天後一大盒精美包裝的 sample 便由日本直送到港,不過運費就要收取 HKD 50 大元。

大大包套裝包括以下超 mini 的試用裝:

1. Oil-in-Gel Remover (7g)
2. Silky Cream Foam  (7g)
3. Intense Hydrator  (8ml)
4. Vital White Essence (3ml) 
5. Cream 20 (3g)
6. Milky Veil Lotion (5ml)
7. UV Dress Cream (1g)
8. Relieving Foam Mask (8g)

由日本九州研發的護膚品,除了精緻的包裝之外,每樽的成份更是使用大自然的中醫藥調配而成。

坦白說,用完丁屎咁大支的 sample 幾日,就如廣告中所說立即水漾潤澤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 不過試用後我認為此品牌的 toner 抑或是lotion, 都覺得好 rich 好滋潤!  塗上臉後會感覺到內裡真的有很的多營養成份 (希望過兩日唔會生粒粒)。

Domohorn Wrinkle 聲稱是第一個注入膠原蛋白的日本品牌,而很多人都說就算把膠原蛋白吃進體內,只有 2% 能被肌膚吸收,那究竟塗上臉上的膠原蛋白又能否塑造 / 回復彈力緊緻的肌膚呢? 真恨自己當年沒有好好讀好 chemistry 跟 biology, 否則現在就能坐在實驗室裡解答這個問題了。

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Harry Potter 的魅力

千呼萬喚終於看完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ollows 這本書,很震撼但同時又變得很空虛! 女友不理解我那久久不能平復的心情,所以為了証明真係好好睇,女友被我說服 (強逼) 一齊來個 Harry Potter 電影馬拉松。

這套一演就是十年的電影,曾經在香港舉行過廿四小時內完成八部電影的馬拉松比賽,每套電影之間有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觀眾在觀賞電影途中不可以睡著,還要回答電影中很細緻的問題。 整件事聽起來很瘋狂,不過能夠參與其中,卻又是很經典的一回事。

雖然我也很想在家來個這樣瘋狂的 Harry Potter 馬拉松,但生活上暫時沒法子容許我這樣傻氣,結果我們分別花了 7 天完成八部電影。  連續完成整個 series 的感覺很有趣,明明昨天第一集還是很可愛的男主角,來到今天第二集聲音卻變了,更不要說去到最後一集時男主角那一點也不討好的樣貌。  一天一天看著他們長大,由最初人見人愛的小主角們,漸漸變成了滿臉鬚根、並攪到自己傷痕累累的大人 ; 原來寫給小朋友的魔法童話也跟著變成了給成年人的沈重故事。

不得不佩服 J.K.Rowling 的想像力和說故事手法,由第一集就開始鋪天蓋地留下這麼多伏線,每一集的千絲萬縷,在最後的完結篇一次過把它們連成一線,真的真的很棒!

比較電影,我還是喜歡看書,電影實在刪減了太多太多值得留意和寶貴的情節了,看 Harry Potter 的電影系列就像參加旅行團天天趕景點一樣,有時候快到看了什麼也不太記得,很多一點點小的細節很輕易就錯過了。

無盡的回味後仍是回味,縱然結局了,但似乎還覺得希望會再有下集、再有下一集.....最後要讚揚的當然是女友在頭兩部電影忍住強烈的睡意,陪我完成欣賞這套不朽傳奇的電影系列 (都話後半部更好睇啦)。

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Latte Art Workshop


放工後參加 Club Wheelock 的 latte art workshop, 兩個小時而已的興趣班,學到的當然不會太多,不過勝在又食又拎仲唔洗錢,最好日後繼續舉辦多些同類型活動,免費培養下我的文化修養氣質。

導師講足兩小時,入腦的只有兩成,最記得他說每個人的嗅覺味覺程度完全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對於咖啡豆的敏感度也各有不同,而各人身上的氣味也會影響咖啡沖調的味道,例如身上的爽身粉已經可以令到一杯咖啡的味道有所改變,聽起來很縹緲但想深一層又好像很有道理喎。

我們分別給予巴西、哥倫比亞,和印尼蘇門答臘曼特寧三種咖啡豆,這種先用嗅覺去品嚐的實驗對我來說很新鮮,雖自身嗅覺從來都不曾合格,但要簡單地分出這三種豆種也並非難事。 個人認為巴西咖啡豆很有潮州功夫茶的味道,不過是那種很淡淡然的甘香 ; 而哥倫比亞咖啡豆則帶有巧克力的甜絲絲香味,是三種豆種之中味道最平均的 ; 而擁有最濃郁咖啡味道的應該要數曼特寧咖啡豆,有一定程度的酸還有少許香草的風味 (究竟我嗅覺有沒有正常?)。

Anyways, 很喜歡今次的導師 - Chester Tam, 一個非常專業而且風趣的 barista, 雖然他謙虛地解說拉花是他最弱的一環,但看著他因應牛奶的多少和不同質感而拉出各式各樣的圖案,那種很神的手到拿來本領,絕對超哂班。

根據導師多年的經驗,要成功拉出一個漂亮圖案,大約要花上二十至三十杯的時間,所以導師贈了我們這班柴娃娃一句 : 「你們今晚將會拉出呢世人第一杯也是最後一杯的 latte !」

哈哈! 在導師的幫助下 (其實是在導師對咖啡杯的「操控」底下),我對於自己的作品感到無比滿意,更什的是能夠品嚐這杯用新鮮咖啡豆沖調的 latte, 那令人陶醉的甘香、加上牛奶的層次感和心醉的圖案,喝完之後的餘韻一直陪伴我整個晚上。

然而過多的咖啡因卻在我的大腦迴盪至凌晨三點多,想不到嚐到極品咖啡的同時也要同受失眠之苦,oh well!

2012年7月4日星期三

我的第一台玩具小火車

三十幾歲人,第一次收到玩具火車。 放進電池,小火車還會沿著火車軌跑動!  勁! 

2012年6月28日星期四

精緻和風小手信

朋友帶回來的日本小手信,包蕃薯著片正呀!!! 不過得幾塊咁多!  攪到我都好想去日本,不過......

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MANY THANKS!

謝謝你在我遇上困難的時候,願意「放棄自己」,瘋狂地陪我吃掉一大堆垃圾食物。


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

大埔墟鐵路博物館

在早兩個星期六終於參觀了大埔墟鐵路博物館。

一早坐火車到大埔墟,離開車站後沿著指示牌,走約十五分鐘便到達鐵路博物館。

不得不讚美香港的路標指示,so tourists-friendly! 在每一個轉彎角都會看到前往博物館的指示牌,完全不用擔心迷路。


差不多一百年歷史的火車站,外觀是中國傳統特色的建築,卻有著西方流入本土的火車配套,加上獨特的的遠古歷史,在這裡能夠感受到舊日殖民風光。

想不到一個小小的懷舊火車站,內裡收藏的照片和資料也很有歷史價值。

可惜當天下著傾盆大雨,否則參觀完博物館後,便可以在附近的小巴站乘坐專線小巴到林村繼續遊覽。  殘念!

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

巴勒斯坦 vs. 以色列 (二)

看完 “Seconds from Disaster: Munich Olympic”, 便抽空再看 Steven Spielberg 的 “Munich”. 前者是講巴勒斯坦派出恐怖分子攻擊以色列運動員,後者則是以色列派出殺手報復巴勒斯坦的所作所為的電影。

姑且勿論電影是從那一個民族的角度出發,我覺得導演想說的跟甘比所說的都一樣 "An eye for an eye only makes the whole world blind."

縱然看完這套電影,還是覺得整件事情不完整,不完整的是那塊 missing puzzle - 巴勒斯坦對以色列的仇恨何以那麼深。的起心肝去了解這個日常生活與我完全無關的地方,然而知道得赿多就赿覺心寒,不過來到今天,也總算明白不是一切恐怖活動都是邪惡的、邪惡的不一定會打正旗號讓我們肉眼所看得到。

長久以來在電視螢光幕,都會看到巴勒斯坦民兵以自殺方式攻擊以色列的坦克和裝甲車,如果要用最簡單的文字去表達這種以卵擊石的原因,就是他們想取回屬於自己的土地:

巴勒斯坦人說「這是我們的故鄉。」,以色列人卻說「這塊地是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所以我們是回到自己的家鄉。」

為什麼兩個民族的人民都認為巴勒斯坦是他們的故鄉呢? 如果從三千幾年前的聖經和歷史讀起,他們其實有著同一個祖先 - 阿伯拉罕。只不過阿伯拉罕與其妻所生的後裔是猶太人 (即以色列人) ; 而與其妾所生的,即阿位伯人的祖先,因正室不容被趕到阿位伯半島,衍生的後裔其中之一就是穆罕默德 - 伊斯蘭教先知。

時移變遷,阿伯拉罕與其妻的後裔 - 猶太人一次又一次被驅逐,散落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失去自己的國家之餘受到各種逼害。 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決定將它統治的巴勒斯坦 (猶太人原來的故鄉) 開放給猶太人移民,但在沒有限制移民人數的制度下,令到原本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生活環境受到極大的沖擊和困擾 (試幻想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一時間湧入大量新移民一樣),地細資源少,再加上競爭力不及外來移民,造成阿拉伯人赿來赿貧窮化和不滿。

眼見及此,英國便開始制限每年的猶太人移民人數,阿拉伯人的不滿才開始降溫,但相反地卻使到激進的猶太人不滿,他們組織並炸毀了當年耶路撒冷最高的大廈,造成嚴重傷亡。 如果提及到恐怖份子,當年的猶太人在巴勒斯坦造成的傷害,跟現今的伊斯蘭恐怖份子根本沒有什麼不同。

一連串恐怖襲擊事件令到英國放棄統治巴勒斯坦,更將問題交給聯合國處理。 但經過聯合國開會投票後,竟然是決定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把一半土地分給猶太人復興以色列國,讓原本居住在這土地的阿拉伯人民非常憤怒,因為西方國家竟然可以有權去裁決、將屬於自己的家園和土地分給外來人。

其實當年聯合國的決定絕對是違背了其憲章的原來宗旨,一個國家的分裂或統一,是由當地的居民投票決定,即「民族自決權」,可是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卻無權決定自己的命運。 這個不公平的決議,就是令到兩族人民互相仇視殘殺的開端。

因為民族間的戰亂,大批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逃往其他地方避難,戰爭後,以色列卻為了排除阿拉伯人,拒絕這些難民返回家園,令到他們長年生活在巴勒斯坦邊境的難民營。 久而久之,這班難民的數目以幾百萬計算增長,沒有土地,回不去自己的家園,遺留下來的只有仇恨,才逐漸形成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因他們自知沒有能力對抗以色列,所以才用恐怖主義對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進行報復。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章程中有一項是:「武裝鬥爭是巴勒斯坦解放的唯一手段。」 他們以消滅以色列、武力奪還巴勒斯坦這個地方作為目標,他們在西德奧運槍殺以色列運動員就是為了引起世界對他們的關注和其他國家對他們的不公,可惜的是當時的世界強國為了彌補和償還對猶太人所做的一切,不斷偏袒著剛復國的以色列。

聖經提及過,以色列被滅國後會有復國的一天,而六十年前,以色列確實在他們的故鄉復國,我知道這是神蹟也是神的旨意,但無奈地最令我不明白的是,作為一直受逼害和流離失所的猶太人,他們在復國後不單止沒有選擇與阿拉伯人和平共處,反而再製造另外一群無家可歸的難民,是他們已經忘記了沒有家園和祖國的痛苦嗎?  還是他們長年受到逼害,容不下其他異見教徒?

由零開始,我將不曾明白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阿拉伯聯盟等等一次過細讀。 西方大國一直支持以色列,而只要跟以色列對抗的便被視為邪惡軸心。 原來的阿拉伯聯盟是希望團結阿拉伯國家,取回自己的土地,就正如從前的恐怖主義,是要對付對方的軍事基地,現在卻是殘殺對方無辜的百姓。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這班憤怒的人民不斷作出自殺式攻擊?  究竟誰才是真正的邪惡軸心?  從今天起我不會再盲目地相信所謂正義大國所說的一切了。


UNRWA - 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Works Agency for Palestine Refugees 他們需要你的支持和捐款!  

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

巴勒斯坦 vs. 以色列 (一)

終於有時間寫一寫較早前看過的 “Seconds from Disaster: Munich Olympic”. 這是一部幾值得推薦和深思的紀錄片。

1972 年在西德慕尼黑舉行的奧運會期間, 八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在奧運村內脅持以色列運動員,並要求以色列政府釋放 234 名巴勒斯坦政治犯。 西德政府的拯救行動在以色列拒絕要求後一一開始進行,除了提出支付恐怖分子巨款並保證他們安全離境外,又嘗試以其他西德官員代替人質,但都遭到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拒絕。

見談判無望,西德警察自組拯救小隊,計劃衝入奧運村拯救人質,這一段是最緊張也是我看得最眼火爆的片段,因為當日人質被脅持的消息一傳出後,各地傳媒紛紛聚集包圍奧運村,所有鏡頭更對著恐怖分子身處的 apartment, 儼如 live show. 而 apartment 內的恐怖分子透過他們房內的電視全情直擊所謂的拯救行動,就連拯救小隊的各個狙擊手的位置也一清二楚。 幸好這個拯救行動在 last minute 告吹,否則傷亡就更慘重。睇到唔嘔泡就奇,點解無人去截斷房內的電視訊號呢?

經歷了一整天的驚心動魄後,人質和恐怖分子在晚上被轉移到空軍基地,西德警方原本計劃乘換機之際,營救人質,但由於錯誤估計和判斷,拯救計劃徹底失敗,而十一名以色列代表團成員亦全部身亡。 紀錄片除了播放當日談判、拯救行動等片段外,還訪問了當時的指揮政府官員和警方,而最令我深刻的其中一個受訪者,就是當年的恐怖份子之一,他講述與另外兩個生還的恐怖分子回到巴勒斯坦後,受到英雄式熱烈歡迎,但同時卻被以色列長期追擊,只有他僥倖地逃過一劫,與家人一直隱性埋名生活。

孤陋寡聞的我在之前完全沒有聽過 1972 年的慕尼黑慘案,也沒有心理準備去看這些血腥而真實的畫面,當我看完這套紀錄片時,我很替那些以色列運動員和他們的家人難過,同一時間我也好奇為什麼作為殺人犯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卻受到同胞愛戴,這一個民族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好奇心驅使我去找出巴勒斯坦這種自殺式攻擊背後的原因......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

捷克的浪漫

藍天、草地、清新的草香造就甜蜜的天然手工肥皂 ;

謝謝你們從捷克帶回閃閃生輝的浪漫給我們。

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愛.回家


最近很喜歡的一首歌《擁抱愛》,在此分享給一位我很愛的朋友!



歌詞:擁抱愛 - TVB電視劇《愛。回家》
主題曲主唱:鄭欣宜
作曲:鄭欣宜
填詞:張美賢

在世間遮風擋雨有一種愛
從六歲到八十也不更改
任我飛天空海闊前望將來
寒或暖 有笑容可一可再

遙遠 隻身參與漫長競賽
回家這路線 快樂佈景四邊覆蓋
越行越遠 困倦了總有家中這道門 為我開

在世間不聲不語有一種愛
柔靭到叫鐵石種出花開
任我飛不經不覺背包超載
晴或雨要記住相親相愛
無限暖 最美是這一種愛

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小禮物

滿載品味原創的小禮物,謝謝我最親愛的老朋友!

2012年6月6日星期三

Escape from Colditz

終於有時間寫一寫這套 "Escape from Colditz" :


不要看這套 DVD 的封面就覺得悶到爆炸,立即判它死刑,其實是蠻不錯看的。

Colditz 是位於德國萊比錫 (Leipzig) 附近的一座城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被用來監押聯盟戰俘,而這些戰俘全都是「戰績輝煌」的逃犯,由於他們一直不斷嘗試從各個監獄牢房中逃走,所以德軍決定將這些屢逃屢敗的戰俘轉移到這座守衛最森嚴的城堡。

這座被譽為守衛多過戰俘的牢房擁有 27米高的城牆,而方圓百里更是四野無人,就算能夠逃離這座城堡,還要跨越 400 里才可以到達盟友邊境,在沒有水和糧食的情況下、不能讓人發現自己不會德語的逃亡方式雖然極度艱巨,但歷史告訴我們最终逃出生天的軍官卻原來也有不少人。

主要原因應該是被困在這裡的戰俘都擁有豐富的逃亡經驗,而且他們來自世界各地,身懷各種技能,逃亡方式也更是別開生面。戰俘們會利用各種材料制造不同挖掘地道的工具 ; 用紙張偽造身分証明文件 ; 什至仿德軍制服也縫製出來。 而其中一個英國中尉,Airey Neave, 就是憑一身仿造的德軍制服步出城堡,再花兩天時間抵達瑞士。

Airey Neave 其後參與 M19 - 一個致力拯救 Colditz 戰俘的組織,這個組織會扮作戰俘的家人,寄給戰俘們各式各樣的郵件,而這些郵件則隱藏著不同的逃亡工具,例如地圖、指南針等,這一切都讓我看得津津樂道,但可惜的是, “Escape from Colditz” 這套 TV series 並沒有很著重描述他們如何逃亡的情節,反而著眼在那段不知所謂的三角戀,加上男女主角又唔係靚,一見到佢地就想嘔。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炸雞店老闆的懺悔錄

由一星期幫襯一次麥當當,變成差不多一個月才去一次,若不是為了念念不忘的德國風味,也應該不會去試這個「德國風味辣雞堡」 (有點自欺欺人,德國人吃辣的嗎?! 哈哈)。

可能是上天要再一次警戒我,吃完煎炸食物之後,收到朋友的轉載的一篇文章 <炸雞店老闆的懺悔錄>,又想嘔返出黎:

今年四月,偶然回家鄉一趟,聞到滿街油炸食品的香味。想起兩年前我做炸雞鴨生意時的一段生涯,真的是不堪回首。因此把一些永生難忘的經歷寫出來;因為良心的折磨,已使我夜夜不能成眠了! 如果你們覺得對親朋好友有真實的利益,也敬請廣為轉告。使我們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色香味的迷陣之中,永無休止地無法自拔......


前幾年有一次吃肉,不知為什麼反胃,吐得很厲害,之後就一直也沒再吃過。見別人吃也沒什麼感覺,就這樣一晃有四年了。可是那天我在逛街,突然被炸雞的味道給吸引得饞涎欲滴。 像是「靈光乍現」似的,心裏萌生了一個念頭:一定要做這個生意,肯定會賺大錢!一個不吃肉的人都有這種感覺,何況那些吃肉的人呢?


這種感覺慫恿著我,似乎想都沒想。 連鎖性質的小店開張了!就只靠學了三天技術。其實哪裡有什麼技術?把那些已經宰、剖好的雞、鴨,用教你的方法,拿配方醃製一下。醃製的過程,其實就是加入添加劑的過程。醃上一晚上,第二天撈出來炸就可以了。


一、醃製秘方  

一開始,按照總店教的辦法製作,炸出來的雞、鴨味道總不如他們的香;從總店進醃製好的雞、鴨又沒有什麼賺頭。後來才慢慢明白,問題出在醃製過程中,用的調料不一樣。


連鎖店的加盟推展,基本上就是為了賣配方材料! 聽了相關人士的指點,才懂得:除了用傳統的花椒、陳皮、肉桂......等近 20 種可以讓人見得到的植物配料外(就是飄在油鍋料桶上故意讓人看的),醃料真正的內容是: 在約 100 隻雞中加入的骨髓膏、嫩肉粉、膨鬆劑、增色劑、增香劑、增甜劑(是一種比糖精還要甜 60 倍的東西)。還有含罌粟殼粉的某種褐色物品,以及增加酥脆的添加劑等,十幾種搞不清是什麼東西的化學、工業物質。 尤其是骨髓膏,經過 8 個小時左右的浸泡,雞鴨的骨頭裏都浸透了香味。最後還要放 5 斤的味精。就這樣,人吃起來會覺得骨頭都很酥脆香濃,一吃還想吃、吃了就忘不了!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那種聞起來很香的味道。這是靠一種揮發性良好的油狀製劑,每天倒一些在炸雞鴨用的油裏即可。當油熱起來的時候,在 200 公尺外甚至更遠的地方,都還能聞到香味。 每天那些買雞鴨的人都排著長隊,節慶假日更是供不應求。雞 12 元、鴨 15 元,真是「物美價廉」啊!有的人買了,送給父母、親友。在一個 100 萬左右人口的城市裏,很快地便開了 30 多家這樣的小店。 (後來不久就爆發了禽流感,真是天譴啊!)


作為一名公務員,炸雞生意是我業餘的副業。看著朋友、鄰居、同事、以及各種熟識的面孔買走雞鴨,我心裏真是喜憂摻半:喜的是生意火紅,憂的是這樣做不夠厚道。果然禍患,很快就殃及自己的家庭了......最憂心的,是我自己的孩子。明知這些雞鴨吃了對身體有害,經不住孩子一直鬧著要吃,心想,那就少吃點,應該沒啥大事。為了孩子不哭鬧,最後規定孩子一週只能吃一隻。 可是那根本做不到啊,聞起來太誘人了!孩子忍不住,就吃得越來越多。我的心漸漸揪起來了!


後來,每次孩子吵著要吃,我就把雞、鴨只放點鹽,不用添加配方醃製;炸了給孩子吃,聊以自慰。 後來才知道,那些雞鴨從孵出來,只養了 21 天,最多 28 天,就又肥又大提供上市了。當時我還不明白,那些雞在醃製過程中,大腿骨為什麼那麼容易斷? 短短幾週就長成上市的雞,是怎麼餵養出來的呢?(答案:猛打生長激素、抗生素 + 強迫餵食。)


我們有一位朋友買了一隻活鴨要給母親吃,八斤重的肥鴨,就趴在地上,動都動不了;後來才知道,已經現場骨折了。 就先別說我看不見的養殖過程了,我自己的醃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常跟顧客吹說我們將雞鴨清洗得多麼乾淨,結果卻是經常忙到根本不洗,就直接醃上了。醃湯由於太貴了,每次都不倒掉;最後只要不臭掉就一直用。只要炸出來是金黃色,就會有人高高興興地買走。


二、油炸背後

油炸東西用的油:剛開始我用的是沙拉油,而且定期換。後來人家說這樣太傻了,放一桶( 40 斤的)在旁邊做個樣子就好了。 越炸,那機器裏的油不僅不少,還會增多!因為動物本身就油多,所以根本就不用換油。還常常欺騙顧客說:每多少天換一次之類的。除非裏面渣滓太多了,才把油放出換點。 各位朋友!不要以為這些換出的油就沒有用了。當初我也是這麼想,結果開業才沒多久,就有人主動上門來廉價買走。原來以為是廢品,誰知道還能換錢,而且還供不應求?


當人們吃著香噴噴的各種炸串時,一定不會想:這些油從哪裡來的?那些小攤小販,一般是去離自己店稍遠的地方,買這種不知用了多久的便宜油;反正也沒有人會去檢驗。 想到自己以前常常去吃那些炸串,也帶孩子去吃各種肉類炸串;還有一些包子店、麵店等等食品店的老闆,都來買這種油。 據說用這種油調餡的包子,不用加其他的調味品,就可以賣的特別好。想起以前為了省時間,常常去買那種「香噴噴」的包子。現在感覺真是反胃! 心裏覺得真對不起孩子。如果不做這一行,怎麼會知道這些?那些炸西式雞腿的也是大同小異,也是給自己的侄子和女兒一次就買三、五根。見了他們的製作過程(都是用大同小異的辦法),便懊悔不已,以後再也沒敢買過。


其實現在各類添加劑在食品業中被濫用,已經被曝光過很多次了。但一些行業老闆為了自己的一點利益,根本不管顧客的健康。這些更細的內幕,是隨著生意的進行才能得知的! 慢慢的,和賣添加劑的老闆熟識了,他對我的戒心也沒有了;就一點一點給我講解清楚,各種添加劑的作用。原來人家還怕我是記者!聽說以前記者爆過內幕,他們都想辦法把事情平息了。 我說怎麼剛到添加劑的店裏,就可以聞到各種熟悉的味道?一打聽,原來那些都是各種奶油糕點、香腸、速食麵調料所散發出來的;都是我們的孩子,常常吃的一些小吃的主要配料。這些食品長期食用,都是很容易發胖的。 我終於明白,孩子身體發胖的原因了。


以前,孩子的奶奶、姥姥都說吃外面的東西,不如自己做的乾淨。我總覺得那是老人家,捨不得給孩子花錢所找的藉口。我心裏真後悔!

2012年6月4日星期一

2346.98

上海股市指數今天下跌的點數是 "64.89"

開盤時指數則是 "2346.98"

很特別的一組數字:  "2346.98" = 「二十三周年.平反八九.六四 」

是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操控?

2012年6月3日星期日

小時候的味道

打從發現中國人的湯水超多功能超有益之後,都試著跟朋友定期研究煲什麼湯水最好。 滋補養顏、理氣健脾、潤肺補腎,每一款湯水都附有不同功效,而發現愛湯水的名人都擁有超白滑肌膚後,更驅使我們一有時間就要努力煲湯滋養一下自己。

就好像這個星期的青紅蘿蔔粟米海底椰,簡簡單單兩條紅蘿蔔、一條青蘿蔔、一條粟米、四塊海底椰、少許南北杏和兩粒蜜棗,不用花什麼功夫煮出來,已經覺得湯水超清甜滋潤。

不過若問我這款湯水有什麼益處的話,我又一時之間答不上嘴,只知道紅蘿蔔含豐富維他命 A、青蘿蔔是食物中營養成份最多的蔬菜、海底椰潤肺清熱,而蜜棗則補脾胃,我相信將材料一鑊熟煮出來的湯水,營養價值都應該不少吧?


雖然喝完這個湯之後,沒有像朋友一樣,立刻感受到皮膚滋潤到發光發亮,但卻讓我想起小時候的味道,粟米蘿蔔和蜜棗的甜絲絲,這是惟一一款讓小時候揀飲擇食的我欣然接受的湯水。 想起來,真覺得當年難為了媽媽,拚命三催四請我們喝湯不珍惜,現在自己卻要動手動腳花時間煮來喝。

人類果然是最奇怪的動物,總要錯過後才懂得什麼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