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女友一口氣看了 “Yes or No”,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 “Twilight”, 哈!
◆◆◆“Yes or No”◆◆◆

電影對拍拖前那種曖昧關係的描寫也是我喜歡這套電影的原因之一,還沒有在一起之前的點點滴滴總是讓人再三回味,就算簡單平實如一張書籤,無論它在別人眼中是如何微不足道,在很多年後仍能勾起無限回憶,仍會讓人會心微笑。
跟朋友分享自己跟同性愛人的關係需要勇氣 ; 跟反對自己的家人解釋更需要勇氣 ; 就連坦誠地去面對自己的感覺也需要勇氣,當我們無時無刻都需要勇氣時,電影卻告訴我,我最缺乏的就是勇氣,難怪我只有哭的份兒。 我現在宣佈 “Yes or No” 打敗了 “Toy Story 3”, 榮登讓我哭最久的電影榜首。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電影當然比起書本生動鬼馬,但卻少了幾個我覺得蠻重要的情節,就連結局也修改過,有一點點失望。 不知道是先入為主的關係還是什麼,我還是喜歡原著的結局,這樣才能突顯男主角的性格 - 貫徹至終地笨實。
電影中有一段講述女主角沒有帶書本上課,為了不讓品學兼優的女生受罰,出名搗蛋攪事的男主角很有型的將自己的書本借給女生,自己則受老師的責罰。 現實中當然沒有人好型咁借本書俾我,記得有一次罕有地忘記帶課本 (or 功課 or whatever, 但重點是忘 - 了 - 帶!!!),也是緊張得要命,一句「沒有帶書的站起來」,就只有我跟一個出名搗蛋的壞學生站起來,心裡咒罵了幾句,為什麼偏偏要跟這條茂利在同一課堂上忘記帶同一課本? 看到我也站起來,老師像是猶豫了一會便說「坐下吧,下次別忘。」 see? 好學生就有這樣的特權,老師根本不會責罰平常乖巧的學生。 我還記得那位同學坐下之後,還吐出一句「真不公平,平常我沒帶就要受罰。」聽到後我好 - 很 - 寸的回了一句「對啊,那你還不謝謝我?」在現實的班中確實很難找到溫柔的沈佳宜。
Anyways, 這是一個女生太成熟、男生太低 B 的愛情故事。
◆◆◆Twilight◆◆◆

當我看完這套超級賣座的電影一天後,就連戲內男主角個名叫 Edward 我都唔記得時,就知道呢套電影在我的腦海中有多深刻,怎麼說呢? 我應該說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為 “Twilight” 瘋狂,女孩們或多或少都渴望 OR幻想自己是那個普通到不普通的女主角,但卻有一個神秘英俊、無所不能的男主角,一日廿四小時死心塌地的愛護自己,這點我完全明白,但我不明白的地方是,做咩搵個咁既樣既人做男主角? 大佬......女主角個老豆都好過所謂的型仔男主角。
或者整套電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段講男主角抱著受傷的女主角準備逃走時被壞人攻擊,男主角脫手令到女主角從高空墮下再一次受重傷,本來應該萬分緊張和驚險,但女友跟我卻哈哈大笑到趴在沙發上,sorry, 幸好我們沒有在戲院看,否則受重傷的可能是我們。
雖然電影如此,但朋友 highly recommend 我看小說,姑且再相信她的口味多一次,在網上一次過 download 了四集,看了幾個 chapters, 我覺得自己就像在看英文版的言情小說一樣 (即香港書店賣一百蚊三本,封面永遠都是俊男美女又或者疑似金城武 / 梁詠琪的人),無話好唔好睇,勝在公司打發時間一流。
(P.S. 女友堅持找來劇照比較比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